公益心是協會工作的基石 —山東省林木種苗協會紅火的背後
摘要:山東省林木種苗協會第四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10月16日在泰安隆重召開,260多名會員來了近90%。會場上秩序井然,會場下笑聲一片,在協會會長李元講話時,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山東省林木種苗協會第四屆一次會員代表大會10月16日在泰安隆重召開,260多名會員來了近90%。會場上秩序井然,會場下笑聲一片,在協會會長李元講話時,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“就愛參加協會活動,心裏得勁。”一名會員評價說。“協會新班子走在正確的道路上,做了大量開創性的工作。”山東省林木種苗和花卉站站長薑嶽忠評價。“現在山東協會工作和山東的林木種苗一樣,都已經是全國的標杆。”《中國花卉報》社副社長王振海評價。
讚譽的背後,是協會領導班子和秘書處的無私、辛勤的付出:去年4月20日脫鉤,成為民間運作的協會,一年半的時間開展了90多項工作。僅今年,就開了8次會議,7次論壇,4次評選活動,國內外苗圃考察10餘次,苗木沙龍3次,參加各項對接會、博覽會20餘次,進行了16地市苗圃走訪學習,參加人員達2000餘人次。
從去年開始協會與政府脫鉤後,多數地方還在摸索如何在新形勢下開展協會工作。作為通過“中考”的山東林木種苗協會,協會的領導和秘書處對協會工作有著怎樣的認識和思考呢?記者就此與他們進行了交流。
記者:通過一年多的運營,你們認為做好協會工作的基礎是什麽呢?
協會:協會是為會員服務的,姓“公”,要靠大家共同建設、維護。協會的副會長、秘書長都是各自領域的佼佼者,有很多很好的經驗和理念,大家都有一顆公益的心,想把山東種苗事業進一步提高,這是協會成立的初心,也是大家工作的精神動力。
基於這個共識,協會領導們在工作中,識大體,顧大局,不計較個人利益。比如協會運作需要專職人員,需要組織活動,與省內外大量交流,會費遠遠不夠。協會的主要領導主動多交會費,開會長會議都是到哪家開哪家承擔費用,因為協會的工作到外地出差,都是自掏差旅費。特別是協會秘書長王大贏,是兼職的,不領一分報酬,做的工作一點不比專職的少,很多協會間的接待工作,都是他自掏腰包。
協會也要會員思考,你為什麽要加入協會,你能為協會做些什麽?必須要有一顆公益的心,不要有功利的心,在認識上要統一,這是協會工作的基礎。
不講功利並不代表沒有功利,前提是把協會工作做好,協會有影響力了,會員都會受益。比如這次會員大會在五星級酒店開,食宿費用都是會員單位讚助的,還請來大專家講課。請知名專家、與外省市對接,這都是省協會的優勢條件。
協會工作對協會領導也是有驅動力的,得到行業、會員的認可,有成就感和自豪感。還有就是接觸麵更廣,視野更宏觀,對自身的成長、提高都是很有幫助的。
記者:外界對協會新班子工作評價很高,過去一年多協會工作的“抓手”是什麽呢?
協會:協會取得的成績,是全體會員支持幫助的結果,也要感謝政府主管部門,北京、河北等兄弟省市行業協會,及《中國花卉報》的大力支持。
協會是團結人、凝聚人、提升人的民間行業組織,首先是找到認同協會發展理念的骨幹,將組織機構完善起來。特別是協會秘書處,人少任務重,出差多,工作起來沒日沒夜,李通飛副秘書長累病了好幾次。對於協會工作,他們是邊學習邊提高,很好地承擔了會長和會員間的樞紐功能,貫徹落實了會長會的要求和任務。
其次是明確工作重點,就是搭建交流平台,解放思想,相互學習,共同提高,將山東林木種苗質量提升一大步。新班子組建後,協會幾乎平均每半個月就組織一場交流會,有發展理念的,有具體技術的,有宏觀的,有某一個樹種的,內容多樣,形式豐富。
在吸收會員上,協會有意增加了園林設計、施工單位的比重,目前他們的數量占到了會員數的四分之一。這樣交流的信息質量更高、範圍更廣,也促成了不少會員間的合作。
李元會長常說“解放思想、提高標準、增強信心、認真落實”,這也是曆史經驗。十多年前山東種苗事業有一個突飛猛進的發展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組織了多次國內外考察,大家走出去,開闊了眼界,解放了思想。
通過大大小小的交流活動,有效擴大了協會影響力,也增強了協會吸引力和凝聚力。協會會員由最初的100多人到現在超過260人,每次活動大家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,各地市協會主動提出承擔活動,感覺協會就像個大家庭。

記者:俗話說“船到中流水更急”,協會要繼續發展,就會觸碰一些行業頑疾,山東協會下一步有什麽計劃?
協會:山東協會在業內看來很紅火,原因比較多:前一屆基礎比較好,大家給會長、副會長麵子等等。在成績麵前要保持清醒,要避免虛假繁榮,就要深刻思考協會的內在吸引力究竟在哪裏,是否具有可持續性。雖然會員們對本次大會反響不錯,但協會領導與秘書處首先討論的是形式、內容有哪些是不理想的,哪些方麵還可以提升。
現在協會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,也有雜音,有些會員參加活動比較少。協會的工作手段就是交流,下一步還是要多交流,幫助會員分析問題,統一對協會工作的認識。另外,協會會員和活動並不是越多越好,接下來就是對活動進行梳理,做減法,進一步提高活動質量,重實效,讓會員真正有參與感、獲得感。
現在業內將山東種苗作為北方地區的一麵旗子,來考察學習的人很多。但這隻是表麵現象,現實情況是山東這幾年進步比較慢,陝西、河北等都在大踏步前進。不進則退,不能躺在過去的成績上睡大覺,作為山東的林木種苗協會,要讓會員警醒,不斷解放思想。思想不領先,苗木事業也不會領先。
歐美的花木協會比較成熟,對行業有規範、協調、監督的作用,有認證、考核的權力。考慮到我國的國情和苗木行業發展階段,要成為那樣的組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目前的現狀就是沒權、沒錢,不像脫鉤前有一定的行政資源。但這並不是說協會不能有所作為,協會的吸引力、影響力,會員的認可度就是協會的“權力”,這要靠了解會員需求、紮紮實實為他們服務來獲得。行業需要做的工作成百上千,將一件工作做紮實、能落地,協會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,這是一種務實的態度。